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湿气是什么?众邪之党魁,风湿、寒湿、湿热皆因它而生,一身湿气若在,各类邪气便有了依附的根基,如同大军有了主帅,虾兵蟹将自然紧随其后。一旦湿气去除,这 “党魁” 不在,风寒湿热便没了落脚之处,只能自行消散,可见湿气是人体诸多病症的根源,也是致病因素中最需警惕的一环。它悄然潜入体内,盘踞脏腑经络,让身体逐渐变得沉重乏力,脾胃运化受阻,还会裹挟其他邪气引发各类不适,若不及时清除,便会像温水煮青蛙般,慢慢侵蚀健康,让身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 “湿困” 的泥潭。
古人对湿气早有深刻认知,《黄帝内经》有云:“地之湿气,感则害人皮肉筋脉。” 点明湿气易从外感侵入,伤及体表筋骨,久则深入脏腑;《丹溪心法》亦言:“诸湿肿满,皆属于脾”,指出脾失健运是湿气内生的关键,脾胃虚弱则水湿运化无力,易在体内积聚成患。而《温病条辨》中更强调 “湿为阴邪,易伤阳气”,说明湿气不仅阻碍气机,还会耗伤人体阳气,形成 “湿盛阳微” 的恶性循环,这些古籍论述无不印证了湿气对人体的危害,也为后世祛湿方剂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理论依据。
针对这缠人的湿气,我有一个专门应对全身湿困的开路方,讲究双向排水,上能 “开水闸”—— 宣通肺气,肺主通调水道,肺气宣畅则水湿能借汗液等途径向上向外排出;下能 “通水道”—— 通利膀胱,膀胱为州都之官,主司排泄,膀胱气化正常则水湿可通过尿液向下排出,一上一下形成水循环般的祛湿通路。这个基础方由杏仁 6-9 克、厚朴 9-15 克、苏叶 9-15 克、清半夏 6-9 克、白蔻仁 6-9 克、陈皮 3-6 克、藿香 6-9 克、车前子 6-9 克、薏苡仁 9-15 克、茯苓 9-15 克组成,方中杏仁宣肺开上源,苏叶、藿香芳香化湿解表,能将体表湿气驱散;厚朴、陈皮理气燥湿,半夏燥湿化痰,白蔻仁化湿醒脾,从中间调理脾胃,切断湿气生成之源;车前子、薏苡仁、茯苓则能渗湿利水,引导体内湿气通过膀胱排出,全方上下兼顾、内外同调,正好对应湿气易在全身弥漫的特点。用法上取一天一剂,加水煎煮两次,分次温服,专门针对湿气重引发的一身困重、肢体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夏季小便黄赤不畅(如冲马桶时水液浑浊难散)、舌苔厚腻等症状,喝上几剂便能明显感觉到身体的沉重感减轻,胃口也会慢慢好转。
为什么这些药材搭配起来能有如此效果?其实是遵循了中医 “宣上、畅中、渗下” 的祛湿思路:杏仁、苏叶、藿香三味药,杏仁入肺经,能像打开天窗一样宣畅肺气,让湿气有向上排出的通道;苏叶和藿香带着芳香之气,既能驱散附着在体表的湿邪,又能唤醒被湿气困住的脾胃,就像给沉闷的房间开窗通风,让气机流动起来。中间的厚朴、陈皮、半夏、白蔻仁,厚朴能行气燥湿,把脾胃里郁积的湿气 “揉散”;陈皮理气健脾,让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增强;半夏能化痰湿,解决湿气积聚成痰的问题;白蔻仁则像一颗 “醒脾丸”,让呆滞的脾胃重新活跃,从根本上减少湿气生成。最下方的车前子、薏苡仁、茯苓,都是利水渗湿的能手,车前子能通利膀胱,让湿气顺着尿液排出;薏苡仁健脾祛湿,还能清热,适合湿气久积化热的情况;茯苓则能健脾渗湿,补而不滞,在祛湿的同时保护脾胃功能,避免祛湿药损伤正气,这三味药就像给身体装了 “排水管”,让已经生成的湿气快速向下排出,如此上中下三路配合,自然能把全身湿气清除干净。
不过每个人的湿气轻重、夹杂邪气不同,用药也需灵活加减,这正是中医辨证施治的精髓,也是区别于刻板方法的关键:若吃饭没胃口,甚至吃一点就腹胀,是湿气困脾、食积不化,可加焦三仙(焦山楂、焦麦芽、焦神曲)各 15 克,借助焦三仙的消食导滞之力,帮脾胃 “减负”;若精气神差,总觉得浑身没力气、说话都没底气,是湿气耗伤脾气,可加党参 9-15-30 克、白术 9-15-30 克,党参补气、白术健脾祛湿,双管齐下补脾气;若感觉身体沉重、关节发紧,甚至有点疼,是湿气夹杂风邪侵袭关节,可加独活 9 克、秦艽 9 克,独活善祛下半身风湿,秦艽能通利关节、祛全身风湿,帮关节 “松绑”;若舌苔黄腻、口苦、小便偏黄,是湿气久积化热,成了湿热,可加栀子 6 克、滑石 15 克,栀子清热泻火,滑石清热渗湿,专门清利湿热;若肚子胀得厉害,按下去还硬邦邦的,是湿气阻碍气机、气滞明显,可加莱菔子 9 克、木香 6 克,莱菔子消食除胀,木香行气止痛,让肚子里的 “气” 顺畅起来;若大便不成形、黏在马桶上冲不干净,是湿气下注肠道,可加炒扁豆 15 克、莲子肉 15 克,炒扁豆健脾化湿,莲子肉健脾止泻,既能祛湿又能固肠;若感觉胸闷、老想叹气,是湿气困阻胸膈、肺气不宣,可加瓜蒌皮 12 克、桔梗 6 克,瓜蒌皮理气宽胸,桔梗宣肺利咽,帮胸口 “透透气”;若下肢水肿、一按一个坑,是湿气下注、水湿停滞,可加冬瓜皮 30 克、泽兰 9 克,冬瓜皮利水消肿,泽兰活血利水,既能排水又能防止水湿瘀滞;若睡眠不好、躺下后总觉得身体沉得慌,是湿气扰神、心神不宁,可加合欢皮 15 克、远志 6 克,合欢皮解郁安神,远志宁心安神、祛痰开窍,帮人睡个安稳觉;若女性白带多、颜色偏白、质地清稀,是湿气下注胞宫,可加炒山药 15 克、芡实 15 克,炒山药健脾益肾,芡实健脾止泻、固肾止带,既能祛湿又能止带。
最后要提醒的是,这个方子只是针对六淫邪气中湿气的科普开路方,用来帮大家理解祛湿的思路和方法,并非人人适用的 “万能方”。中医讲究千人千方,每个人的体质、湿气轻重、夹杂的邪气都不一样,用药的剂量、加减的药材也会有差异,比如同样是没胃口,有人是单纯食积,有人是脾虚夹湿,用药就会不同;同样是水肿,有人是气虚水肿,有人是湿热水肿,调理方向也不一样。所以如果身体真的不舒服,一定要找专业医生面诊,让医生根据你的具体情况辨证开方,只有适合自己的方子,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 “好方子”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杭州在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